綠洲,傳遞的是沙漠中的希望,提供了陽光、空氣、綠和水的生命養分,在新竹市車水馬龍的重鎮地帶,一間看不出是咖啡廳還是藝廊的接待中心,舍棄富麗堂皇、金碧輝煌的光衣,大膽地用寓言和人文的溫度,以新的價值觀凝聚一批新過客。
比鄰著城市的中央樞紐,低調溫和地被一片綠意圍繞而唿吸的矮房,不時有過客探頭造訪:「這里是咖啡廳嗎?」,應該是這間接待中心最常聽到的美麗誤會,你可曾想過,打頭陣的接待中心也能如此的詩情畫意?在建筑師林淵源的構想下,這片接待中心腳下的預售屋,源自于一段鳥與綠洲的美麗寓言,為了延續初始的構想與精神,于是,一個不同于以往的接待中心,成為城市中的秘密基地,讓低調的建筑和環境景致,貫徹設計的原始意念。
用謙虛的態度刻劃黑色建筑
「鳥屋,是我的原始概念,鳥不經意地飛,發現了枯燥城市中的一片生命綠樹,更多的鳥因而在此棲息,幸福感是這批鳥人的象徵,不刻意突顯商業價值,轉而用一種『價值觀』凝聚了一批族群,一批真正在乎生活感的族群。」建筑師林淵源如此說。于是在這片土地之上,即以住宅、書店、咖啡廳或是藝廊等多重面貌,把陽光、綠地和一杯熱拿鐵的簡單畫面,透過筆觸、建筑和生態意境的鋪陳,構造出生活中「近在眼前」的簡單幸福。
探索設計理念,說建筑概念背景故事的大有人在,但徹頭徹尾將接待中心從童話搬進現實的人少之又少,說它是一間接待中心,又不如說它是一間咖啡廳,蘊藏著叢叢綠樹、活潑的建筑體和洗禮不完的陽光。從發現荒蕪城市中綠洲的概念出發,接待館以人文精神為首,綠樹成為空間主角,建筑外貌被鋪陳一襲低調的黑,讓建筑隱形于綠樹背后,林淵源認為,綠色,在黑色的襯托下顯得最美,而隱形只是讓建筑物謙虛,來到這里的人,彷佛走進的是一片樹林,而不是進入到一間房子。
不規則此起彼落的方塊小屋,建筑師以自由發散的小方塊體,讓接待館呈現外放的隨興姿態,開窗形式用童心對「家」的想像,衍生出「一群東張西望的房子」,每個小木屋空間好似有了眼睛、鼻子的表情,讓屋子有了靈魂,生動地住在這短暫的童話寓言天地。天際線永遠保持高低起伏的自由線條,每個角度都伴有樹梢作陪,而屋內的空間與外界自然唿應,讓不規則的空間也能盡情地串流,動線因此而流暢,透過開窗位置、結構線條和材質變換,林淵源駕輕就熟的光影處理,正為這個接待中心傳遞生活者心中渴望的暖度,并隨意地留下炭筆涂鴉和黑板,為每位離去的造訪者,都能留下一抹會心一笑的溫存。
分享: